大品吉樂旅行社,吉樂朝聖探索旅遊追尋佛陀的足跡,一同探索世界盡頭

前往朝聖諮詢
天台山國清寺、南海觀音、法雨寺

《普陀山》天台山國清寺.南海觀音6日

行程特色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普陀山】南海觀音道場

浙江普陀山與山西五台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嵋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聖地。「普陀山」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唯一座落海上的佛教勝地。位於舟山群島東南部海域,最高峰佛頂山海拔292公尺,其秀麗的自然景觀與悠久的佛教文化溶彙一起,成了名揚中外的「海天佛國」。

浙江天台山【天台宗】發源聖地

浙江天台山,中國佛教天台宗的祖庭所在。早在隋代,智顗大師即在此開創宗風,將《法華經》教義融入中國文化,影響深遠。山中靈氣氤氳,國清寺、華頂、方廣等名勝古剎交織著禪意與歷史。對無數信眾與修行人而言,天台山不僅是一處山水勝地,更是一場關於「法華三昧」的心靈回歸之旅。

 

每日行程
Day

台北/寧波/雪竇寺/雪竇山大佛/天台山

今日上午集合於桃園機場,搭乘直飛班機飛往浙江的港口城市【寧波】,續往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浙江寧波市奉化溪口蔣氏故里千年古剎【雪竇寺】全稱雪竇資聖禪寺,坐落於"秀甲四明"的雪竇山山心,九峰環抱,瀑布齊鳴,景色秀麗,有"海上蓬萊,陸上天臺"之譽。南宋時被定為"五山十剎"之一,明時被列入"天下禪宗十剎五院",今稱佛教第五大名山-彌勒道場。現今的雪竇寺規模宏大,照壁上書有"彌勒道場"四個大字,兩邊佛殿、廂房、鐘鼓樓,遠望恰似位居補處的兜率天宮彌勒淨土。【彌勒大佛】像高三十八米(興建費約台幣八億元)。中國人對彌勒佛情有獨鍾,布袋和尚大肚和笑臉具有特別的親和力。彌勒佛是五代後梁時的奉化人布袋和尚法名契此,長于奉化長汀村,號長汀子,出家後常在奉化各大寺院遊走,風景秀美的雪竇山是他常來常往之地。雪竇山千年來香火興盛,在海內外影響也與日俱增。前往中國佛教天台宗的發源地天台山下酒店。

浙江奉化 雪竇山雪竇寺
浙江奉化 雪竇山雪竇寺

浙江奉化 雪竇山雪竇寺

雪竇山位於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鎮著名的國家級風景旅遊區,早在漢代就有“陸上天台、海上蓬萊"之美譽。五代時布袋和尚於此應化,此乃為大慈彌勒菩薩道場。 雪竇寺與彌勒有緣。彌勒化身布袋和尚是奉化長汀村人,出家、圓寂於奉化市區岳林禪寺,常去雪竇寺做佛事,因此岳林寺、雪竇寺均為"彌勒應跡聖地”。 大佛坐北朝南,為銅質坐姿,左手提布袋,右手握佛珠,慈眉善目,笑容可掬,袒胸露腹。這是以奉化布袋和尚基本形態為造型的中國化彌勒佛像。大佛居高臨下,與整個岩體連成一體,紮實堅固,穩如磐石,宏偉壯觀,氣勢非凡,寶相莊重,做工精美,栩栩如生。建造露天彌勒大佛,是奉化市旅遊發展史上的大手筆,也是一件繼往開來的文化盛事。
餐食Meals
  • 早餐:N/A
  • 中餐:機上使用
  • 晚餐:風味料理
住宿Hotel

天台山/天台山大酒店 或同級

Day

天台山/國清寺/智者塔院/舟山跨海大橋/印象普陀秀/朱家尖

酒店早餐後,前往天台山【國清寺】,此為中國創立的第一個佛教宗派天台宗的發源地,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初名天台寺,後取「寺若成,國即清」之意,改名為國清寺。國清寺與濟南靈岩寺、南京棲霞寺、江陵玉泉寺並稱中國寺院四絕。寺內有中國佛教天台宗第五祖章安灌頂大師手植的「隋梅」一株,至今仍鬱鬱蔥蔥。另有紀念唐代詩僧寒山、拾得、豐干的「三賢堂」、重13噸的明代釋迦牟尼青銅像、18尊元代所雕的楠木羅漢,以及王羲之、柳公權、黃庭堅、米芾、朱熹的摩崖手跡。寺外有紀念唐代天文學家僧一行為編製《大衍曆》而至國清寺求算學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碑與「一行禪師之塔」等。【智者塔院】為天台宗創始人智者大師初修之所,始建於隋開皇十七年(597年)。院內供奉一座石制智者大師肉身塔,塔雕典雅精緻,塑像神態逼真。另有唐元和六年(811年)翰林學士梁肅撰、台州刺史徐放書的《智者大師修禪道場碑》。塔側古道上有天台宗祖師章安、荊溪、幽溪之墓,附近亦留有摩崖石刻。經【舟山跨海大橋】前往朱家尖,晚間欣賞【印象普陀秀】。該劇場設於朱家尖原觀音文化苑,朱家尖自古為普陀山廟宇所在,是觀音道場的重要組成。演出結合山水場景、聲光效果與現場表演,呈現普陀文化的靈性內涵與地方風貌。演員多為當地青年,表演真摯動人,情感充沛,讓人沉浸其中,彷彿踏入一場視覺與心靈的共修之旅。今晚住宿於【朱家尖】。

峨嵋山 聖象峨眉十方普賢夜秀
峨嵋山 聖象峨眉十方普賢夜秀

峨嵋山 聖象峨眉十方普賢夜秀

《聖像峨眉》演出場地位於象城大劇院,是一出展示峨眉山秀麗、雄奇和文化品位的精彩演出。遊客在欣賞富有濃郁鄉土特色的技藝表演中,品味四川獨特的民俗風情,再現峨眉山水的秀美絕倫。演出時間為90分鐘,由“幻、雅、靈、蜀、剛、夢、禪”七部分組成。其中第五場的“峨眉山武術剛”,以剛柔相濟、內外兼修、自古就和少林、武當並列為中華武術三大流派的峨眉武術展示,體現出峨眉山千年來的文化積澱,令人眼界大開。
餐食Meals
  • 早餐:酒店內使用
  • 中餐:風味料理
  • 晚餐:風味料理
住宿Hotel

朱家尖/海中洲大酒店 或同級

Day

朱家尖/碼頭快船/法雨寺/雙泉禪院/普濟寺/普陀山

酒店早餐後,搭船前往海天佛國【普陀山】位於杭州灣外舟山群島中的一座島嶼。華嚴經曾提及補怛洛迦島是觀音菩薩的道場,普陀山和洛迦山便是以此諧音而來。前往【法雨寺】又稱普陀山後寺,位於普陀山後山南麓,創建於明萬曆八年,初名海潮庵。後因康熙帝御賜「天花法雨」匾額,改名為「法雨禪寺」。經康熙時期大規模擴建,殿堂樓閣達200餘間,占地47600平方米,成為普陀三大禪寺之一。法雨寺依山就勢,層層升高,自前至後六重殿宇,共245間。其中觀音殿,外觀金碧輝煌,內部華麗精緻。【雙泉禪院】位於普陀山象王峯東北麓,千步沙西上。明萬曆年間僧真靜建造。清康熙間十四世孫廣信重修。光緒年間僧願宗復修。1923年僧廣印擴建。共有殿宇73間。據傳,此庵建成開光不久,即開《華嚴經》期間,八方信士前來朝聖,因人多而乏水,眾僧精進祈福,未久即於殿側巖石下有雙泉湧出,泉水上乘,清冽甘甜,眾皆稱奇,感歎觀音菩薩靈異,所以,稱此庵為“雙泉庵”。【普濟寺】又叫前寺,坐落在白華山南,靈鷲峰下,普濟禪寺始建於宋朝,為普陀山山中供奉觀音的主剎。是中國著名的佛教聖地普陀山三大寺之一,在規劃佈局和建築設計上獨具匠心,是中國寺院建築的典型代表和浙江清代官式建築的重要遺存,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普濟寺的僧侶之眾範圍之廣居全山之冠。該寺建於北宋,稱為寶陀觀音寺。清康熙三十八年重建大殿,並賜寺額「普濟群靈」。寺中大殿供有金身釋迦塑像。

普陀山 朱家尖交通渡輪
普陀山 朱家尖交通渡輪

普陀山 朱家尖交通渡輪

朱家尖位於舟山群島的東南端,是通往普陀山的關鍵交通樞紐,蜈蚣峙碼頭作為主要登船點,每日都有大量船班往返普陀山,航程僅約10至20分鐘,成為旅人與信徒踏上「海天佛國」的第一步。這段渡海之旅不僅便利快速,更具有儀式感,象徵著離塵入聖、從俗世渡向清淨之地的心靈轉換。
普陀山 法雨寺
普陀山 法雨寺

普陀山 法雨寺

法雨寺位於普陀山白華山麓,是全山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古剎之一,與普濟寺、慧濟寺並列為普陀三大禪寺。寺院最早名為「海潮庵」,初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年間(公元958年),明萬曆年間(公元1594年)經重建擴大後更名為「法雨寺」,寓意佛法如甘霖普降眾生。寺院佔地面積約33,000平方公尺,建築面積達9,300餘平方公尺,共有殿堂二百餘間,氣勢恢弘,是普陀山上建築最壯觀的寺院之一。 相傳法雨寺前原有一古井,名為「甘露井」,水質清冽甘甜,被認為是觀音菩薩加持之水;另有「飛來殿」之說,據說寺中圓通寶殿為觀音顯靈所降之天宮,原建於南京朝天宮,後被明神宗賜予普陀山,拆解運至此地重建,是少見的皇家風格佛殿。殿內供奉九龍環繞的觀音大士坐像,雕工華麗,尊像莊嚴,四壁彩繪龍鳳圖騰,氣氛神聖肅穆。
普陀山 普濟禪寺
普陀山 普濟禪寺

普陀山 普濟禪寺

普濟禪寺,又稱前寺,位於普陀山白華山南麓、靈鷲峰下,是全山供奉觀音菩薩的主剎,也是普陀山三大禪寺之一。始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13年),原址為不肯去觀音院所在地,後因寺院香火鼎盛、規模擴展,於元代更名為「普濟禪寺」,寓意普施濟度、廣大無礙,為普陀觀音信仰的核心道場。 全寺佔地達37019平方米,建築面積15289平方米,殿、堂、樓、閣共計357間,佈局對稱、結構嚴謹,是浙江清代官式建築的重要代表,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與藝術價值。寺內主殿為大圓通殿,俗稱「活大殿」,供奉高達8.8米的毘盧觀音,神態莊嚴慈悲,為信眾朝拜核心。殿前環繞蓮花池與九龍壁,池中遍植白蓮,夏日盛放,香氣襲人,成為普陀山最富詩意的佛門勝景之一。 寺前立有四柱三門石牌坊,高約20公尺,橫楣精雕雲綾與石葫蘆,古樸而氣派。其北側石碑刻有「文武官員軍民人等到此下馬」,相傳為昔日皇帝所立聖旨,規定入寺文官須下轎、武官下馬,以表對觀音菩薩的崇敬與敬畏。此一制度也讓普濟禪寺在信仰之外,成為古代朝廷與佛教互動的重要歷史見證。
餐食Meals
  • 早餐:酒店內使用
  • 中餐:風味料理
  • 晚餐:風味料理
住宿Hotel

普陀山/息來小莊 或同級

Day

普陀山/不肯去觀音院/紫竹林禪院/南海觀音大佛/洛迦山(搭船)妙湛塔 圓通殿/南天門/寧波

酒店早餐後,前往【不肯去觀音院】據歷代山誌記載,後樑貞明二年(西元916年),日僧慧鍔從五台山奉觀音像回國,船經普陀洋面受阻,以為菩薩不願東去,便靠岸留下佛像,稱為「不肯去觀音院」,是為普陀開山供佛之始。【紫竹林禪院】的山門和天王殿合二為一,造型很獨特。天王殿正中的大門上聳出一門樓便成了山門的牌樓,門額上題寫的"補袒紫竹林"是康有為的親筆。禪寺裡面供奉著紫竹觀音坐像,可以在此祈福。【南海觀音大佛】於1997年10月30日建成開光,佛像身高18公尺,蓮花座2公尺,三層基座13公尺,總重70餘噸。觀音大佛法相莊嚴,眉似灣月,左手托法輪,右手結無畏。搭船前往【洛迦山】洛迦山與普陀山只有一海之隔,遠看似一尊大佛安祥地躺在蓮花洋上,故稱它為「海上臥佛」。傳說很早的時候觀音大士就在此山參禪做功,專心修道。得道後才從洛迦山到普陀山紫竹林安身說法傳佛,普渡眾生。凡上普陀山進香朝山的佛教徒必上洛迦山,所以有「不到洛迦,就不算朝完普陀」之說。傳為觀世音菩薩發跡、修行之聖地。《華嚴經》載:"於此地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薩,名觀自在。"【南天門】內群岩聳秀,門前碧波浩渺,門側有清康熙年間武將藍理所題"山海大觀"四字。傳說這裡是八仙過海的地方,普陀山禪宗始祖真歇禪師曾結茅於此。傍晚時分在此遠眺南海觀音,風光無限。普陀山朝拜完畢後。

普陀山 不肯去觀音院
普陀山 不肯去觀音院

普陀山 不肯去觀音院

不肯去觀音院位於浙江普陀山紫竹林景區,是整座普陀山歷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也是整個觀音信仰的起點與象徵。據《普陀山志》與歷代傳說記載,五代後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本高僧慧鍔從中國五台山請得觀音聖像,欲帶回東瀛供奉,途中船至普陀洋面時突遇風浪,久不能前。慧鍔心知佛像不願離境,便登岸將像安置於紫竹林中石岩之上,並於此建屋奉祀。夜夢菩薩示言「吾不欲去」,慧鍔遂尊其意,留像建庵,取名「不肯去觀音院」。 如今所見的不肯去觀音院為歷代多次修繕後的樣貌,寺院規模不大,佈局樸素緊湊,坐落於紫竹林間,四周翠竹環繞,環境清幽。殿內供奉的不肯去觀音聖像法相莊嚴,面容柔和慈悲,是信眾朝山禮拜的主要對象。作為普陀觀音信仰的起源地,這裡香火極旺,無論平日或節慶,前來祈願、還願與靜修者絡繹不絕。不肯去觀音院雖不見金碧輝煌,但其靈氣與深意卻令許多人深受感動,是普陀山不可錯過的重要靈地。
普陀山 紫竹林觀音寺
普陀山 紫竹林觀音寺

普陀山 紫竹林觀音寺

紫竹林禪院位於普陀山東南部梅檀嶺下,地處山海交會之處,依山面海,環境清幽秀麗,是普陀山著名的觀音道場之一。寺院原名聽潮庵,創建於明萬曆末年,崇禎年間俗稱潮音洞庵,1919年由康有為親題「紫竹林禪院」匾額懸掛正門,沿用至今。相傳此地正是觀音菩薩顯現聖跡、應化度眾之靈地,因此信眾對此地格外敬重,尊稱為「觀音顯聖之所」。因當地岩石呈紫紅色,剖面可見竹葉狀花紋,稱為紫竹石,後人又於此栽種紫竹,山石林影相映,紫竹林之名便由此而來。1990年起展開全面重建,如今建築面積達4424平方公尺,擁有殿宇126間,規模宏整,香火鼎盛,是集自然景觀、信仰傳說與文化藝術於一身的淨地。 紫竹林禪院有三進殿,第一進天王殿面向蓮花洋,與不肯去觀音院相對應,殿內供奉彌勒佛、韋陀與四大天王。第二進圓通寶殿內奉漢白玉觀音像,高2.8公尺,是普陀山最大玉觀音,法相慈悲莊嚴,背後為高6米、寬5米的紫竹壁畫,描繪「紫竹林中觀自在,蓮花洋上顯如來」的說法場景,殿外台基欄杆則以紫竹石雕刻,工藝細膩。第三進大悲樓一樓為臥佛殿,供奉從緬甸迎請的釋迦牟尼漢白玉臥佛,重達4.5噸,兩側牆面嵌有十八幅紫銅佛陀事蹟版畫,風格古樸典雅,氣氛莊嚴寧靜。作為普陀山觀音信仰的重要聖地。
普陀山 南海觀音大佛
普陀山 南海觀音大佛

普陀山 南海觀音大佛

南海觀音大佛位於普陀山最南端的觀音跳石處,是普陀觀音信仰的重要象徵。大佛高33公尺,象徵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通體青銅鑄造並貼以金箔,陽光照射下金光閃耀,與碧海藍天相映成趣,成為「海天佛國」的標誌性景觀。相傳古時觀音菩薩曾於此現身救度苦難眾生,信眾目睹其駕蓮花於波濤中顯聖,為此留下「觀音跳石」地名與傳說,歷代香火不絕。此尊大佛建於1997年,由信眾與善信集資鑄造,基座內部設有觀音文化陳列館,展示信仰起源與流傳脈絡,是集藝術、歷史、信仰於一身的朝聖聖地。
普陀山 洛迦山
普陀山 洛迦山

普陀山 洛迦山

洛迦山位於普陀山東南方海域,為一座需搭船前往的海中小島。雖然面積僅0.36平方公里,卻被視為觀音信仰的源頭和最靈驗的道場,有「不到洛迦山,不算真正朝完普陀」之說。島形遠望如觀音側臥海上,故有「海上大臥佛」、「睡觀音」的別稱。 經典《華嚴經》載:「補怛洛迦,有觀自在。」信眾普遍相信,觀音菩薩即在此修行、應化,因此洛迦山與普陀本島並稱「普陀洛迦山」。據明代《海志》記載,早期有高僧與大蛇共居修行,顯示此地自古即具神秘靈性。 洛迦山雖小,但建築遍佈,寺院樓閣依山勢錯落,需攀登長長階梯才能一一朝禮,因此也被稱為考驗虔誠與腳力的道場。島上最具代表性的有圓通禪院、妙湛塔、大悲殿、五百羅漢塔等佛教建築。其中妙湛塔雕刻五百餘尊羅漢像,整體氣勢磅礡;圓通禪院供奉柳瓶觀音,兩側為三十二應身;大悲殿奉千手觀音,兩側塑八十四尊菩薩,展現觀音慈悲無盡的護佑。
普陀山 南天門大觀蓬
普陀山 南天門大觀蓬

普陀山 南天門大觀蓬

南天門位於普陀山最南端的南山嶼,原為獨立小島,僅於退潮時與本島相通。相傳此處為神靈往返仙界的門戶,兩側石壁對峙如門,氣勢巍峨,故稱「南天門」。後人在兩島之間修築環龍橋(又名大觀橋),橋通後石壁之間猶如天門開啟,並刻有清代定海總兵藍理所題「山海大觀」四字,成為普陀山重要地標之一。 在南天門側的大觀蓬,原為清康熙年間普濟寺住持潮音法師所建觀音殿,因年久失修而傾圮,1996年由普陀山佛教協會重建為圓通寶殿,供奉一尊3米高、重4噸的漢白玉觀音立像,象徵觀音菩薩在南海顯化之地。殿內另塑有「八仙過海」彩像,神態各異、生動活潑,呼應普陀山「仙佛共境」的意涵。相傳此處即為八仙聚會之所,也是孫悟空從南天門升天、大鬧天宮的起點,為景區增添一層奇幻神話色彩。 大觀蓬旁的獅子岩,更是遊人必訪之地。岩石形似伏獅,頂部平坦,有兩處天然水潭被稱為「獅子眼」,自古以來被視為靈泉。岩上遍布摩崖石刻,如「龍華大會」、「砥柱南天」等,書法俊逸、意境開闊,為此地平添文雅氣韻。
餐食Meals
  • 早餐:酒店內使用
  • 中餐:風味料理
  • 晚餐:風味料理
住宿Hotel

寧波/綠地鉑驪酒店 或同級

Day

寧波/觀音法界/阿育王寺/南塘老街/寧波

酒店早餐後,前往【觀音法界】位於朱家尖白山山麓,與海天佛國普陀山隔海相望,觀音法界規劃面積為2500畝,總建築體量約28萬平方米。觀音法界是首個以觀音文化為主題,融合弘法、文化傳播、觀光聖境等內容,集文化體驗、藝術展示、以及觀光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觀音文化主題博覽園。觀音聖壇作為觀音法界的建築地標和文化地標,也作為世界上唯一以觀音為原型的佛教建築,是世界上最大規模體量的佛教文化綜合項目。觀音聖壇總建築面積61900平方米(6 19代表觀世音菩薩的成道日),建築高度達91.9米(9 19代表的是觀世音菩薩的出家之日)。要想建出這樣一座龐大的佛教聖地,對建造師們的要求更是難上加難。遠眺觀音聖壇,其外立面系統採用了銅、鋁、鈦、石材、玻璃等多種材質,將“聖壇即觀音”的建築理念落地成型。觀音法界可謂舉世無雙,親自來到這,那一定會為之震撼!【阿育王寺】是中國浙江省寧波市一座始創於西晉的佛寺,位於鄞州區五鄉鎮寶幢鄮山西麓,以印度孔雀王朝君主阿育王命名,相傳寺中藏有釋迦牟尼頂骨舍利。佛寺在南宋被列為「天下五山之第五」,同時也是日本臨濟宗祖庭,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寺院屢興屢廢,初為律宗,後改禪宗,現有建築多始建於元、明、清三朝,且多為清代重建。【南塘老街】位於寧波古城南門外,曾經是舊寧波商貿文化聚集地的“南門三市”,位列寧波八大歷史街區之一。南塘老街還有眾多人文古蹟,包括南宋“淳熙四先生”之一袁燮及其後代世居,以及電影藝術家袁牧之的故居、余氏宗祠等。今住宿於【寧波】。

普陀山 觀音法界
普陀山 觀音法界

普陀山 觀音法界

觀音法界為普陀山近年重要佛教文化地標,整體依山就勢、面海而建,展現觀世音菩薩慈悲濟世的大願精神。園區以「一心、三境、五觀、七道場」為核心規劃,象徵從信入願、從願入行的修行路徑,帶領信眾循序漸進地體悟觀音法門的深義。其代表性建築「願海觀音」高33公尺,雙手合十、聖容莊嚴,矗立於蓮池中央,象徵慈悲無邊、願力無盡,是朝聖者發願禮拜的重要道場;「法界壇城」融合曼陀羅理念與佛教宇宙觀,以莊嚴細緻的壇城構造引導行者由相入性、由境入心。園區內並設有千手千眼觀音壁雕、觀音道場展示館等設施,整體動線如行願之路,自「觀音大道」起步,步步深入,梵音悠揚、殿宇巍峨,自然與法相交融,營造出一方靜謐、莊嚴、充滿慈悲能量的現代佛教修行空間。
餐食Meals
  • 早餐:酒店內使用
  • 中餐:風味料理
  • 晚餐:風味料理
住宿Hotel

寧波/綠地鉑驪酒店 或同級

Day

寧波/台北

酒店早餐後,搭乘班機返回台灣溫暖的家,結束難忘的普陀山之旅。

餐食Meals
  • 早餐:酒店內使用
  • 中餐:N/A
  • 晚餐:N/A
住宿Hotel

溫暖的家

航班資訊
航程 航段 起飛時間 抵達時間 航空公司
去程 台北桃園→寧波 11:15 13:00 東方航空 MU 2010
回程 上海浦東→台北桃園 15:50 17:40 東方航空 MU 5005
※行程表內航班時間僅供參考,正確時間將以行前說明會資料為主。
其他說明

行程報價包括下列費用:

1.全程機票費用、機場稅、附加燃料費。

2.行程表所列:餐食 / 酒店 / 車資 / 船資 / 門票 / 活動費

3.旅遊責任平安險500+ 20萬醫療險 / 海外急難救助險 / 行李不便險。(限由台灣出發)

4.如遇到不可抗力之因素,本公司保有更動航空公司班次、調整行程交通順序之權利。

5.旅客於行程中如須更動調整行程,本公司將會全力配合修正,力求圓滿。

相關行程
《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古拜經台.牛首山 5 日
地藏王菩薩道場.南京牛首山.百歲宮.雞鳴寺
《五台山》五方大朝台.清涼寺.菩薩頂 6日
五台山文殊菩薩道場
《峨嵋山》普賢菩薩道場.水懺道場.蒙山.樂山大佛6日
大蒙山施食道場.水懺道場彭州九隴山.峨嵋山
《中國佛教禪宗尋根》初祖少林寺.六祖南華寺.龍門石窟.南嶽衡山15日
初祖少林寺、六祖南華寺、淨土宗祖庭東林寺、白馬寺、龍門石窟
《中國。佛教名山》
吉樂旅遊 為朝聖者打造兼具深度旅行與禮佛之路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嵋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華山。它們不僅是佛教四大菩薩的道場,更被譽為「金五台、銀普陀、銅峨嵋、鐵九華」,也是自然與文化完美結合的典範。它們以獨特的佛教氛圍和壯麗的自然景觀,吸引著無數旅人前來探索與朝聖。在這四座名山的旅程中不僅能欣賞到絕美的風光,還能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智慧與慈悲,讓人身心愉悅,心靈洗滌。
聯繫吉樂旅遊
line2 線上
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