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品吉樂旅行社,吉樂朝聖探索旅遊追尋佛陀的足跡,一同探索世界盡頭

前往朝聖諮詢
地藏王菩薩道場.南京牛首山.百歲宮.雞鳴寺

《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古拜經台.牛首山 5 日

行程特色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九華山】 地藏王菩薩道場

九華山與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嵋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聖地。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地藏菩薩道場。九華山主體由花崗岩構成,以峰為主,盆地峽谷,溪澗流泉交織其中。九華山有名峰70餘座,千米以上高峰30餘座,最高十王峰海拔1342米。素有"東南第一山"、"江南第一山"之譽。唐開元年間(719年),新羅國(韓國)王子渡海來唐,卓錫九華,苦心修行75年,99歲圓寂,因其生前逝後各種瑞相酷似佛經中記載的地藏菩薩,僧眾尊他為地藏菩薩應世,被認為是地藏菩薩化身,九華山由此被闢為地藏菩薩道場。

每日行程
Day

台北桃園/南京/九華山

今日下午於機場集合,搭乘豪華客機飛往【南京】,前往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華山】,位於青陽縣境內的地藏菩薩道場,九華山乃被認為係地藏菩薩顯聖度眾之道場、地藏信仰之中心,同時大規模建築寺宇,歷經宋、元、明、清而日益興盛。鼎盛時期,佛寺達三百餘座,僧眾四千餘人,香煙繚繞,經年不絕,故有「佛國仙城」之譽。九華山素稱99峰,尤以十王天柱、蓮花等九峰最雄奇,登頂可北望長江、南望黃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峰秀,佛寺眾多。早在東晉年間(401年),山上就開始建寺廟,以後歷代都增建、擴建,形成"三里一小廟,五里一大廟",廟宇遍佈全山,據說興盛時期多達300餘座,僧眾四五千人。現在保存完整的寺廟尚有五六十座。九華山又是風景名山,有99峰,以十王峰、蓮花峰等九大峰為峻峭。

餐食Meals
  • 早餐:N/A
  • 中餐:N/A
  • 晚餐:機上使用
住宿Hotel

池州/五溪山色大酒店 或同級

Day

九華山/大願地藏文化園區/百歲宮/東崖禪寺/化城寺/旃檀林/九華山大街

酒店早餐後,前往【大願地藏文化園區】佔地189公頃最具代表性,園區以「一佛一印一堂五最」彰顯吉祥光明。一佛就是99米地藏王菩薩銅像,全身仿金銅打造,權杖頂端的球甚至採用了鈦合金一印則是地藏印一堂是金碧輝煌弘願堂,裡面展示1000多件工藝美術品,及大量佛教珍貴文物,是世界上最深入、保存最完整的地藏文化收藏館。【百歲宮】原名摘星庵,建於明代,其肉身殿藏有無瑕法師的肉身。明萬曆年間無瑕由五台山至九華山修煉苦行,110歲時在山洞中圓寂。後肉身三年不腐,其弟子遂將肉身裝飾為金像,供在玻璃櫥內,建「百歲宮」以紀念。明崇禎三年(1630年),被敕封為「應身菩薩」。【東崖禪寺】唐開元末年,金地藏新羅國王子金喬覺初來九華山居於東崖洞穴,常在洞旁岩石上晏坐清修。唐至德二年(757年),山下居士諸葛節等數名鄉紳遊山,行至東崖,見金地藏之苦行,深為感動,發心修建化城寺,請金地藏離洞居住。明正德年間,有僧週經於此結茅,後建“晏坐堂”,以祀金地藏。心學大師王陽明曾兩次來此與週經談經論道,相契甚深,並互有題贈。【化城寺】建造於唐朝,寺名系出自《法華經》。唐朝開元年間,新羅國王子金喬覺駐錫九華居於化城寺,風餐露宿刻苦修行,壽近百歲終成正果,被認為是地藏菩薩的化身,該寺又被稱為地藏寺,該寺歷代被毀,其地位始終位居九華諸寺之首。【旃檀林】是十九世紀末期興建的規模宏大的寺廟。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為化城寺七十二寮房之一,後逐漸擴展成寺。明淨長老肉身於此。【九華山大街】是整個九華山風景區的重鎮區域,有如一座山村小鎮,在此可體驗九華山香火鼎盛的繁榮景象。

九華山 大願地藏園
九華山 大願地藏園

九華山 大願地藏園

大願地藏園是一座位於九華山的佛教文化園風景區,景區占地約1500餘畝,建有地藏菩薩銅像及殿堂廳館、亭橋廊榭、塔台樓閣等配套景點與設施。地藏菩薩銅像高99米,是世界最高的露天地藏菩薩銅像。其99米的高度寓意九華山的99座山峰和金地藏99歲圓寂。
九華山 百歲宮
九華山 百歲宮

九華山 百歲宮

百歲宮,位於安徽九華山摩空嶺。存有九華山三個肉身菩薩之一,百歲宮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五台山僧人海玉,字無瑕,雲游至九華山。”初住東岩摘星亭,見獅子山左右,有龜蛇供護之狀,遂卓錫焉”。無瑕在此,以野果為食,用舌血和金粉,費時20餘年,抄寫《大方廣佛華嚴經》,計81卷,至今保存完好,為國家文物一級藏品。無暇圓寂於天啟三年(1623年),享年110歲,世稱百歲公。時過三年後,恰逢王欽差來山進香,夜見霞光,因起視之,見無瑕結迦趺坐,面色如生。於是將肉身塗金保護,在庵內供奉,並奏聞朝廷。明思宗祟禎三年(1630年)敕封無瑕為"應身菩薩",併題額"為善為寶”,賜無瑕肉身塔名"蓮花寶藏"。 百歲宮是典型的皖南民居式寺廟。五層高樓融山門、大殿、肉身殿、庫院、齋堂、僧舍、客房和東司(廁所)為一整體,沒有單體建築的配置,遠觀恰似通天拔地的古代城堡。這種形制在中國現存寺廟建築中極少見。寺下不遠處有一山亭,可以歇足。亭內原供"皆大歡喜"形像的彌勒佛。佛經上說彌勒住在兜率天,所以小山亭題額為"兜率院",頗有以山亭作寺門之意。
九華山 東崖禪寺
九華山 東崖禪寺

九華山 東崖禪寺

東崖禪寺位於安徽省青陽縣九華山東峰頂,坐落於巨岩之上,海拔871米。在此可眺望長江,俯視九華鎮,仰觀天台頂,環顧九華群景。佛國風光,一覽無餘。 唐開元末年,金地藏新羅國王子金喬覺初來九華山居於東崖洞穴,常在洞旁岩石上晏坐清修。唐至德二年(757年),山下居士諸葛節等數名鄉紳遊山,行至東崖,見金地藏之苦行,深為感動,發心修建化城寺,請金地藏離洞居住。明正德年間,有僧周經於此結茅,後建“晏坐堂",以祀金地藏。心學大師王陽明曾兩次來此與周經談經論道,相契甚深,並互有題贈。 萬曆年間釋普通易"晏坐堂"為東崖精舍",因石崖位於化城寺之東故。明末,擴建了大雄寶殿和天簌軒。清同治九年,住持定慧重脩大雄寶殿並建萬佛樓、地藏殿和禪堂。民國初年,釋心舟主持修建了僧寮,名為"走馬通樓",高達五層,可容數百人,安單接眾,遂成十方叢林,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內有大雄寶殿和地藏殿。大殿南坡懸崖建有“飛虹橋",長22.8米、寬2.5米、高10米。中有六角亭,與崖南平崗相連,堪稱"天塹變通途"。東岩西北谷有一泓清泉名"龍女泉",相傳僧地藏初結茅,繞行擇居,頗渴,有女告以泉處,地藏發石果得泉。此即"龍女獻泉"故事的由來。 1920年,於化城寺右側興建了一座大型寺院一東崖下院。上院主佛事,集法會;下院則廣接十方僧侶遊人。1933年,東崖上院毀於火災。緣化,僧眾皆遷於東崖下院。1940年,下院又遭兵發,祇存雲水房。1980年,下院改建為東崖賓館。
九華山 化城寺
九華山 化城寺

九華山 化城寺

化城寺,位於安徽九華山化城峰的一座佛寺,為九華山「全山百寺之首」。化城寺建造於唐朝,寺名系出自《法華經》。又因為唐朝開元年間,新羅國王子金喬覺駐錫九華居於化城寺,風餐露宿刻苦修行,壽近百歲終成正果,被認為是地藏菩薩的化身,該寺又被稱為地藏寺,九華山逐漸成為著名的地藏道場。雖然該寺歷代被毀,其地位始終位居九華諸寺之首。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宣德十年(1435年)、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相繼重修,興盛之時,該寺曾有僧侶三四千人之多。1981年,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九華山 旃檀林
九華山 旃檀林

九華山 旃檀林

旃檀林位於九華山街西南,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為化城寺七十二寮房之一,光緒十二年釋定慧募化重建。1912年,住持僧福星擴建,居士易國斡贈額"福慧雙修"。住持僧鎮安擴建殿宇,安單接眾。1928-1949年蓮禪、渡海、長升、蘊淨、性朗先後任持。1958-1977年為九華山佛教大隊駐地。1982年重修,1978-1985年為九華山佛教協會駐地。全寺建築面積2849平方米,是“中國國務院確定的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據傳初建時,僧人伐寺後琵琶形山丘上古樹,見其木質堅硬,紋絡纖細,酷具異香,喻之為佛家珍品一旃檀樹。謂琵琶形山丘與佛經記述的南印度牛頭山(以盛產旃檀樹聞名)相似,因以名寺為”旃檀林"。
九華山 九華大街
九華山 九華大街

九華山 九華大街

九華街是一處平均海拔約640米的山中盆地,四周青峰聳翠,環山如城。面積約4平方公里,是九華山的核心景區,為香客游人集散地。老街店铺、寺廟林立,僧俗共處,農禪並重,是九華山人文景觀薈萃之地。開發歷史悠久,早在東晉隆安年間(公元401年),就有天竺名僧杯渡在芙蓉嶺下創建茅庵,開創了九華山佛教活動先河。有化城寺、放生池、無瑕肉身、慈明肉身、祇園寺、旃檀林、百歲宫、東崖禪寺、回香閣、肉身殿等景點多處。
餐食Meals
  • 早餐:酒店內使用
  • 中餐:風味料理
  • 晚餐:風味料理
住宿Hotel

九華山/聚龍大酒店 或同級

Day

九華山/金地藏護國肉身寶殿/天台峰(古拜經台、天台禪寺、地藏古洞、大鵬聽經石、觀音峰)/祇園寺/通慧禪林/九華山

酒店早餐後,前往地藏王菩薩【肉身寶殿】相傳西元794年,金喬覺圓寂,依浮屠之法,生殮缸內,葬於神光嶺上。三年以後,僧徒圍著殮缸造塔,後又在寬闊的塔基上興建殿宇,殿頂與塔頂相接。便形成如今著名的肉身寶殿,即覆藏金地藏真身之寶殿。金地藏真身藏於塔中,塔矗立在大殿之內,故又有肉身塔的叫法。安排天台峰纜車上下,【古拜經台】始建於唐,經歷代修建,現在面積898平方米。 相傳金地藏曾在此處拜誦《華嚴經》,僧人建此寺紀念,名為"大願庵"(佛教稱金地藏"大願菩薩")。因為"拜經"較通俗易記,所以都稱它"古拜經台"。【天台禪寺】座落在峰頂的地藏寺,古名天台寺。來九華山的佛教徒大多到此朝拜,稱之為"中天世界"。這裡也是遊客遊九華必到之處。山上天台寺供奉普文長老肉身。【地藏古洞】傳說當年金喬覺就在這個古洞中清修。【觀音峰】原名圓通庵。位於天台峰西,翠雲庵上方、拜經台下方。始建於清代。光緒年間住持僧本境重建。1928年住持僧龍全增其舊制,高台築寺,愈顯崇峻,遊者擬之為"妙高台"。【祇園寺】,祗園寺位於九華街入口處。九華山唯一一座宮殿式廟宇。始建於明代,清末和民國期間重修和擴建,規模為九華"三大叢林"(百歲宮、化城寺、祗園寺)之首。【上禪堂】建於十八世紀,殿宇寬敞明亮,佛像栩栩如生,為高手之作,上禪堂西崖有金沙泉,泉畔新建滴水觀音亭。金沙泉深不盈甌,四時不竭,"金沙泉"三字系唐朝大詩人李白所題,內部供奉慈明和尚肉身。【通慧禪林】比丘尼仁義在五台山受戒出家前曾潛心中醫,懸壺濟世,後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回國後雲遊四方,1995年在九華山坐化。1995年11月比丘尼仁義法師85歲時圓寂。其徒遵師囑,將其遺體坐缸存放。1999年1月開缸,其肉身完好,今裝金供奉於通慧禪林,擬建悅殊殿以安放。大殿以南及後殿大花廳仍稱"通慧庵"。

九華山 地藏王肉身寶殿
九華山 地藏王肉身寶殿

九華山 地藏王肉身寶殿

肉身寶殿原名金地藏塔,俗稱"老爺頂”,在眾多寺廟中,肉身寶殿別具特色,它殿中有塔,以殿護塔,成為中國建築史上少有的奇景。 肉身寶殿位於九華街西神光嶺頭,始建於唐代貞元年間,金地藏晚年以此為南台讀經,其圓寂三年後,仍顏面如生,正是菩薩降世應化之兆,遂在此建三層石塔安葬其肉身,即肉身塔,又稱地藏墳。因基塔之地曾現“圓光",故後人名其地為神光嶺。該處風景獨秀,光彩異常。掩映於萬木蔥龍中的肉身寶殿,在殿南北兩側寺宇的拱衛之下,成萬萼護苞群龍攫珠之勢,益發顯得古樸莊嚴、重輝異彩,歷來為佛教聖地九華山最精華最神聖的地方。 肉身殿是典型的宮殿式建築,坐落於九華山街西神光嶺頭,周圍古木參天,濃蔭蔽空。殿宇高15米,山門西南,紅牆森嚴,巍峨雄壯。佛經記載,夏曆七月三十日(月小二十九日)為地藏菩薩聖誕日,傳說也為金地藏成道日。歷年九華山僧侶都要在肉身殿舉行重大活動,稱"地藏法會",誦《地藏菩薩本願經》,守地藏肉身塔。正如宋人陳岩詩讚的那樣:“八十四級山頭石(現為81級),風撼塔鈴半天語。五百餘年地藏墳,眾人都向夢中聞。"今日肉身殿,成了朝山進香的香客和遊覽九華的遊人的必到之地。
九華山 天臺禪寺
九華山 天臺禪寺

九華山 天臺禪寺

天台寺,又稱地藏寺、地藏禪寺,位於安徽九華山天台峰峰頂,為九華山位置最高的寺院。天台寺是金地藏曾經的住處,並留有「金仙洞」遺蹟。該寺建造於唐宋時期,後廢毀。明洪武元年(1368年)陳履泰、昭蓮重修。嘉靖年間、康熙年間、光緒年間重建。其建築依山而建,三進漸式殿宇風格,最高處殿檐與寺後峰頂岩石相接,門對古拜經台。因天台是佛教徒朝拜地藏聖迹必到之處地,所以往往將天臺稱為九華山主峰,有到九華“不上天台,等於白来”之說。
九華山 古拜經台
九華山 古拜經台

九華山 古拜經台

古拜經台位於天台峰西側因金地藏在此誦經而得名,這座建於清代的寺廟,又名大願庵,俗稱古拜經台,省級重點寺院。 古拜經台又名大願庵,俗稱古拜經台。位於天台峰西側平台,因金地藏在此誦經而得名,大願庵始建於清代,雄居於天台峰谷峭崖之間,以大雄寶殿為主體,民居式三進殿宇。住持僧聖明自1993年起重修,形成以大殿為中心的建築群體。大殿坐東朝西,宮殿式,雙層重簷翹角,氣勢雄偉,形成眾星捧月之勢。趙樸初先生為大殿題額。北側地藏殿;東為3層徽派建築-萬佛樓;南為上下5層民居史寮房。整個建築古樸典雅,風格協調,堪稱佛國明珠。 周圍有“大鵬聽經石"、“金龜朝北斗”、“觀音飄海"、”十王朝聖”、“仙人打鼓"等奇景怪石。當陣雨初歇時還可以觀賞到雲海,虛虛實實,佛樂聲聲,恍如仙境。
九華山 地藏古洞
九華山 地藏古洞

九華山 地藏古洞

地藏古洞位於九華山九子岩地藏王打坐的石下,相傳,唐朝時期來自新羅國的金喬覺(金地藏)來到九華山,就是在這個古洞中修行。
九華山 祗園禪寺
九華山 祗園禪寺

九華山 祗園禪寺

祇園寺位於九華山東崖西麓的迎仙橋東,為九華山四大叢林(祇園、東崖、百歲、甘露)之首,祇園寺始建於明嘉靖年間(1522-1723年),清代多次重修和增建,規模宏麗,為九華叢林之冠,原名”祇樹庵”。清康熙年間(1662-1723年)為化城寺東序寮房.嘉慶年間(1796-1820年)祇園寺住持乏人,庵將傾頹諸山長老議定迎請禪居伏虎洞二十多年的隆山和尚(1757-1841)來山住持,隆山率弟子大根等人在祇園寺聚眾說法、開壇授戒、大興土木、重建殿宇,其規模為全山寺院之冠,將一座蕭條古寺變成了"十方叢林"遂易今名。 同治年間(1862-1874年)住持僧大根重建、增設戒棚、安單接眾。光緒三十年(1904年)住持僧寬揚募建大雄寶殿,時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首。 祇園寺原是普通的寺庵,住持乏人,殿宇行將傾塌。後來經長老商議,請伏虎洞的隆山禪師來整頓,寺庵煥然一新,香火日漸興盛。隆山禪師圓寂後,寺庵先經大根禪師重修,再經寬慈禪師擴建,加蓋了大雄寶殿,使這座平凡的寺庵成為九華山規模最大的禪林,而大雄寶殿內端坐有三尊噴金大佛,高6米餘,是九華山所有寺廟中最大的佛像,兩旁列著十八羅漢,氣氛莊嚴肅穆。
餐食Meals
  • 早餐:酒店內使用
  • 中餐:風味料理
  • 晚餐:風味料理
住宿Hotel

九華山/聚龍大酒店 或同級

Day

九華山/牛首山文化園區/老門東/夫子廟秦淮河畔/南京

酒店早餐後,結束九華山地藏王菩薩道場參拜後驅車前往南京【牛首山文化園區】牛首山自古以來即聞名遐邇。清乾隆時期金陵四十八景中有三景位於牛首山;同時,牛首山也是中國佛教名山之一,文化底蘊深厚,是佛教牛頭禪宗的開教處和發祥地。牛首山又名天闕山,因山頂東西雙峰形似牛頭雙角而得名。牛首山風光秀美,還遺存了很多歷史古跡,如岳飛抗金故壘、鄭和文化園等。佛頂宮近年,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將在牛首山被長期供奉。傍晚前往位於明城牆城南,復古如新的【老門東】是南京老城南地區的古地名,位於南京夫子廟箍桶巷南側一帶。歷史上的老城南是南京商業及居住發達的地區,如今按照傳統樣式複建傳統中式木質建築、馬頭牆,再現老城南原貌。牌坊周圍有著4組街頭雕塑,雕塑人物全"穿"著明清服飾,惟妙惟肖地再現了老門東明清時的民居生活。【南京夫子廟】是一座位於南京市秦淮河北岸貢院街的孔廟。「夫子」是孔子弟子對孔子的尊稱。夫子廟始建於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由東晉學宮舊址擴建而成,稱文宣王廟。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是指以夫子廟為中心的秦淮河一帶,包括兩岸的街巷、民居及附近的古蹟、風景點等。劉禹錫《烏衣巷》中的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人尋常百姓家”便是說的這裡。【秦淮河】古稱龍藏浦、直到唐代詩人杜牧作《泊秦淮》之後才被廣泛稱為「秦淮河」。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內,是南京最大的地區性河流,被視為南京的「母親河」,其中流經南京城內的一段被稱為「十里秦淮」。漫步秦淮河畔,感受夫子廟旁的古韻與燈海,盡享十里秦淮的美景。

餐食Meals
  • 早餐:酒店內使用
  • 中餐:風味料理
  • 晚餐:風味料理
住宿Hotel

南京/亞朵酒店 或同級

Day

南京/雞鳴寺/登明城牆/玄武門/台北桃園

酒店早餐後,前往【雞鳴寺】也叫古雞鳴寺,北臨玄武湖,始建於西晉,是南京最古老、香火最旺的佛寺之一。清明時在寺前道路可觀賞櫻花花海,夏季登上藥師佛塔可眺望玄武湖的荷花。雞鳴寺歷史可追溯至東吳的棲玄寺,寺址所在為三國時屬吳國後苑之地,300年(西晉永康元年)在此倚山造室,始創道場。東晉以後,此處被闢為廷尉署,至527年(南朝梁普通八年)梁武帝在雞鳴埭興建,使這裡從此真正成為佛教勝地。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拆去舊屋,擴大規模,重建寺院。朱元璋題額為"雞鳴寺"。後經明宣德、成化、弘治年間擴建,院落規模宏大,佔地達百餘畝。後來古寺毀於咸豐戰火,雖同治年間重修,規模已大大縮小,但香火卻一直旺盛不衰。沿著南京【明城牆】繞玄武湖至【玄武門】,玄武湖,東枕紫金山,西靠明城牆,北鄰南京站,是江南地區最大的城內公園,也是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泊、僅存的江南皇家園林,被譽為"金陵明珠",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玄武湖距今已有兩千三百年的人文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時期,六朝時期闢為皇家園林,明朝時為黃冊庫,均係皇家禁地,直至清末舉辦南洋勸業會時,兩江總督下令開闢豐潤門(今玄武門),為玄武湖公園之濫觴。遊畢後隨即前往機場由專人辦理手續,搭機返回台灣溫暖的家,結束這趟大陸九華山地藏王菩薩道場、牛首山朝聖之旅。

餐食Meals
  • 早餐:酒店內使用
  • 中餐:風味料理
  • 晚餐:N/A
住宿Hotel

溫暖的家

航班資訊
航程 航段 起飛時間 抵達時間 航空公司
去程 台北桃園→南京 17:20 18:50 東方航空 MU 5002
回程 南京→台北桃園 14:30 16:20 東方航空 MU 5001
※行程表內航班時間僅供參考,正確時間將以行前說明會資料為主。
其他說明

行程報價包括下列費用:

1.全程機票費用、機場稅、附加燃料費。

2.行程表所列:餐食 / 酒店 / 車資 / 船資 / 門票 / 活動費

3.旅遊責任平安險500+ 20萬醫療險 / 海外急難救助險 / 行李不便險。(限由台灣出發)

4.如遇到不可抗力之因素,本公司保有更動航空公司班次、調整行程交通順序之權利。

5.旅客於行程中如須更動調整行程,本公司將會全力配合修正,力求圓滿。

相關行程
《五台山》五方大朝台.清涼寺.菩薩頂 6日
五台山文殊菩薩道場
《峨嵋山》普賢菩薩道場.水懺道場.蒙山.樂山大佛6日
大蒙山施食道場.水懺道場彭州九隴山.峨嵋山
《普陀山》天台山國清寺.南海觀音6日
天台山國清寺、南海觀音、法雨寺
《中國佛教禪宗尋根》初祖少林寺.六祖南華寺.龍門石窟.南嶽衡山15日
初祖少林寺、六祖南華寺、淨土宗祖庭東林寺、白馬寺、龍門石窟
《中國。佛教名山》
吉樂旅遊 為朝聖者打造兼具深度旅行與禮佛之路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嵋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華山。它們不僅是佛教四大菩薩的道場,更被譽為「金五台、銀普陀、銅峨嵋、鐵九華」,也是自然與文化完美結合的典範。它們以獨特的佛教氛圍和壯麗的自然景觀,吸引著無數旅人前來探索與朝聖。在這四座名山的旅程中不僅能欣賞到絕美的風光,還能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智慧與慈悲,讓人身心愉悅,心靈洗滌。
聯繫吉樂旅遊
line2 線上
諮詢